八角岩路国民党枪杀革命志士遗址收藏
- 省/市/区
- 贵州省/ 贵阳市/ 云岩区
- 历史情况说明
- 该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八角岩路,是1937年初国民党枪杀革命志士陆瑞光、卢云奇、曾云清和王禹先四人的地方。 陆瑞光(1901—1937年):又名陆天祥,布依族。1901年10月(清光绪二十... 该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八角岩路,是1937年初国民党枪杀革命志士陆瑞光、卢云奇、曾云清和王禹先四人的地方。 陆瑞光(1901—1937年):又名陆天祥,布依族。1901年10月(清光绪二十七年),生于贵州省镇宁县六马区弄染乡。18岁开始,陆瑞光自立义旗,组织人枪,与国民党军队和官府作斗争。1929年,农历四月十九日,他率关岭、紫云和镇宁三县边区一千多农民武装,袭击镇宁,吓跑了县长李刚和天主堂的外国神父,将粮食、大烟和衣物等贱卖施济贫苦百姓,深受全城人民的欢迎。此时,陆瑞光的名声在贵州全省广为传播。陆瑞光和手下主要骨干卢云奇、曾云清、王禹先三人,就成了当年镇宁、关岭、紫云一带有名的“四大天王”。红军长征到贵州后得到各方面的情报,知道弄染有个打富济贫的农民领袖陆瑞光,即派先遣人员到弄染找陆瑞光联系。由于陆瑞光当时对共产党和红军还不了解,早就带着队伍隐藏了。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彭德怀军团长和政委杨尚昆,决定亲自到弄染,陆瑞光大着胆子下山来见红军,刚进寨子,眼见红军都有秩序地坐在大院坝里,没有一个进入民房的。陆瑞光亲眼看到红军纪律严明,放心了,安排杀猪招待。还说:“如果家里的米不够,让寨子上各家把现有的米拿出来,回头到仓里(陆瑞光自家的仓)抬谷子碾米还给大家。” 陆瑞光力请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等红军军团首长订立了协定,同时还商定留下红军营长方武先同志为首的12名伤病员。事后,三军团领导立即就此向中央军委发了电报。电文如下: 三军团彭、杨致军委电: 沙子沟周围百数十里,有夷民约千,有师团组织,一首领名陆瑞光,我们已与其订立协定:反蒋、王、犹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留有一批伤病员,赠步枪36支,并留一批工作员。1935年4月16日17时30分。(注:这份电报现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研究所。抄自中央档案馆复印件10188) 陆瑞光的这支队伍后留在镇宁、关岭和紫云三县交界的沙子沟、乐纪和火烘山槽少数民族聚居的四十八个村寨,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游击队,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形势发展很快,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和不安。 1936年,四川军阀杨森率二十军入黔,派兵遣将,在陆、卢、曾、王住的附近布下埋伏,抓住了陆瑞光、卢云奇、曾云清、王禹先和王仲芳等五人。 1937年初春,杨森下令将陆瑞光、卢云奇、曾云清和王禹先四人枪杀于贵阳八角岩。 展开
- 保护级别
- 未定
- 遗址用途
- 无人使用
- 陈列物品说明
- 无
- 陈列物品
- 无
- 地址
- 云岩区八角岩路
- 类型
- 革命遗址
- 类别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
- 人为损毁原因
- 生产生活活动
- 人为环境情况
- 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交通便利,人流集中。
- 自然环境情况
- 此处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植被丰茂。
- 形成时间
- 1937年
摘要
该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八角岩路,是1937年初国民党枪杀革命志士陆瑞光、卢云奇、曾云清和王禹先四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