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央红军百宜烈士陵园

中央红军百宜烈士陵园收藏

省/市/区
贵州省/ 贵阳市/ 乌当区
利用时间
39722.0
历史情况说明
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沙坝村基昌坝。 1935年4月,中央红军为了实现取道云南,从金沙江北渡长江入川的战略目标,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一部向瓮安、黄平方面佯动,作出东进湖南与红... 展开
保护级别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使用单位
乌当区民政局
遗址用途
开放参观,教育场所
隶属部门
贵阳市民政局
编制人数
2人
陈列物品
经费来源
乌当区财政
行政级别
局级
类型
长征建筑
地址
乌当区百宜乡沙坝村基昌坝
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45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0平方米
类别
纪念设施
人为环境情况
烈士陵园交通极为便利,距离乡集镇及村庄都很近,便于人们前往瞻仰与凭吊。
自然环境情况
百宜红军烈士陵园地处百宜至大石板公路旁,距乡人民政府驻地百宜街约1公里。 前面是乡综合农场的黄金梨基地,周围群山环抱。
形成时间
12875.0
经费数额
年投入经费5万元左右
历史来由简介
1935年4月5日,中央红军长征途经乌当区百宜乡,与国民党中央军遭遇,激战长达6个小时,几位红军壮烈牺牲,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就地掩埋红军烈士遗体。1973年3月,中共百宜公社委员... 展开

摘要

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沙坝村基昌坝。 1935年4月,中央红军为了实现取道云南,从金沙江北渡长江入川的战略目标,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一部向瓮安、黄平方面佯动,作出东进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而主力则通过乌江,经息峰、扎佐,直逼贵阳,造成攻打之势。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急忙调兵遣将,保卫贵阳,同时随时作好了逃跑准备。 1935年4月3日,中央红军以5军团为左路,从开阳经修文到达乌当区马场(现羊昌镇马场村)。以3军团和中央纵队为右路,由息峰经修文近逼贵阳。4月4日,两路主力齐聚乌当区马场,尔后又兵分两路,一路复进开阳境,经七里冲、大水塘到羊场(现龙岗镇)集中;另一路经滥泥沟、下龙井到百宜(现百宜乡村),当晚宿于百宜地区。指挥部设在百宜街上的农户家。 4月5日,国民党中央军92师547团、552团、549团三个团,从蜡鲊、徐家院,开始进攻红军,逐步推进到关明、百宜、新寨一带。为阻滞敌军前进,控制西进道路,掩护中央纵队从贵阳附近通过,中央军委命彭德怀率三军团所属的红10团、红12团、红13团在百宜一线阻击。战斗在约五个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国民党中央军派四架飞机参战,轰炸声、枪炮声响成一片,弹片横飞。尽管敌强我弱,但红军英勇奋战,消灭了不少国民党中央军,其中有两个是国民党营级军官。双方激战大约六个小时后,参战红军交替掩护主动撤离战场,主力经百宜到拐九后寨,从宋家渡搭浮桥过河,进入龙里县洗马地区;少部份经拐比、团坡,由太子山山口到开阳县的坝子地区。战斗结束后,百宜乡的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凡是当时被发现的红军遗体。 1973年3月,中共百宜公社委员会将当年各地埋葬的红军烈士的遗骨集中迁葬于百宜街后山的石关井。1983年4月5日,中共百宜公社党委会和百宜管理委员会为红军坟立了石碑,碑文为:“一九三五年四月红军长征路经百宜乡与国民党部队作战光荣牺牲红军烈士之墓”。1984年10月,百宜红军坟被列为乌当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百宜乡党委、政府又一次将红军烈士遗骨迁葬于风景秀丽的石牛坡山上,并明确为该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乌当区人民政府投入资金260余万元,将红军烈士遗骨迁葬于今沙坝村基昌坝,修建了百宜红军烈士陵园,作为乌当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