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

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收藏

致郭沫若

毛泽东

1944年11月21日

沫若兄: 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十分不敢当;但当努力学习,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故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最近看了《反正前后》,和我那时在湖南经历的,几乎一模一样,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此次抗日战争,应该是成熟了的吧,国际条件是很好的,国内靠我们努力。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恩来同志到后,此间近情当已获悉,兹不一一。我们大家都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 谨祝健康、愉快与精神焕发! 毛泽东 上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于延安

书信解析

1944年3月,郭沫若发表了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推翻明王朝统治300周年的著名论著《甲申三百年祭》。该文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犯了胜利即骄傲等错误,于1645年陷于失败的惨痛历史教训。不久,林伯渠由延安飞抵重庆,将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把这一论著作为延安整风文件,供党内学习,并且已在延安和各解放区普遍印发的消息,亲自告诉了郭沫若,同时捎去延安出版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和历史剧《屈原》的单行本。郭沫若非常激动,当即致函毛泽东、周恩来,感谢他们的鼓励和鞭策。11月21日,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了这封回信。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于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因受蒋介石通缉,东渡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1958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一直把郭沫若视为挚友。《甲申三百年祭》从1944年3月19日开始,在重庆《新华日报》分四次连续刊载。国民党说这篇文章“影射当局”,立即进行干预,并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专门发表社论进行攻击。不久,这篇史论传到延安,4月12日,毛泽东在他所作的《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即骄傲的错误”。 这封信表达了毛泽东对郭沫若在史学研究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学者、文化人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毛泽东和郭沫若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朋友之间的友谊,而且是我们党和革命知识分子之间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的友谊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