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欢迎归国效力收藏
周恩来
14168.0
志培兄: 相别遥久,时切怀念,忽诵来音,欣慰无既! 所云陈君志昆事,不胜钦佩。祖国需要此种人才正切,若到本路军服务,当然欢迎。惟本路军生活艰苦,无所谓报酬,所可获得者即精神之自由畅快与能力之尽量发挥也。如陈君不能适应于漠北高原之生活习惯,弟亦可尽力介绍到政府军事机关或中央军队中服务。 所可值得考虑者,是日寇在华南进攻后之交通问题。只要交通不成问题,陈君当可请其命驾归来也。 我兄身处海外,对于祖国抗战事业尽力宣扬,以博取友邦人士之同情。此工作意义至大,当然无返国之必要,尚希更加勉力,博取更大之成功!专此布复,并祝健康! 弟 恩来 十·十五于汉口 颖超附候。 较久之通讯处为:香港跑马地摩利地山道五十六号二楼,廖承志先生转。
书信解析
这是周恩来1938年10月15日写给过去在天津时的学友沙志培的信。 1937年12月,周恩来回到延安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和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的中共外交代表团,周恩来主要负责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1938年8月28日,周恩来同王明、博古等返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周恩来任南方局书记。10月初,周恩来返回武汉,与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问题进行协商。当时接到沙志培从美国写来的信。沙志培在信中叙述了国民党中央领导人之一孙科的内弟陈志昆(当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有意回国参加抗日救国。周恩来立即敏锐地感到,处在海外的沙志培,对于宣传祖国的抗日事业有很大意义。 在这封信中,周恩来对陈志昆的愿望给予了极大的鼓励,表示“不胜钦佩”,认为祖国需要这种人才正切,热忱欢迎他到八路军工作,也可以介绍他到国民政府军事机关和中央军队中工作,并在信中说明八路军“生活艰苦,无所谓报酬”,但可得到“精神之自由畅快与能力之尽量发挥”。陈志昆于1939年7月回到祖国,投身于抗日工作中。 这封信反映了周恩来对海外中国青年回国抗日救国的热情鼓励,对宣传祖国抗日事业人士的热情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