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随军西行见闻录——廉臣(五)

随军西行见闻录——廉臣(五)收藏

类型
诗文朗诵

正文

一入贵州,除见居民之贫困而外,尚有三事,为长江流域所未见者,即是:一为鸦片满地;一为天天下一丝丝的毛毛雨;一为处处是高山峻岭,找不到如湘赣两省之平地,更说不上江浙之平原矣。所以地图上有形容贵州地方情形之言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确符事实。入黔两月,未尝连晴三天。 乌江战役为赤军入黔以来第一次激战。当时侯之担部扼守乌江北岸,赤军则占余庆、瓮安两城,向乌江边之猴场前进。猴场为黔北四大场之一,商业极盛。我至猴场时赤军已占三日矣。此时正值阳历新年,到处布满赤军之布告与标语。赤军中每人发过年费,商店及小贩莫不利市三倍。此处居民多能道“萧军长”(即赤军萧克部)经过猴场之情形者。此时因为赤军驱逐乌江北岸之侯部尚未成功,故后方部队在猴场停止。第二日见一老者携一病者至,询之则称赣之莲花人,系萧克部赤军过此时所留养居民家中之病兵,现在病将愈,愿随朱毛赤军去。后将此人送给司令部去。此事亦使我感觉赤军兵士之深受共党之训练与对共党信仰之深。 第三日部队都向乌江边之江界河前进。一至江边,则深叹乌江确为军事上的天险。河之两岸,均为高山绝壁,河面之宽,远过湘江,水流之急,为一秒钟三米特之流速。赤军以竹子架一浮桥,不用一船,人行其上,不能负重,而每人行列须隔一米特。赤军夺获一船,用以载渡无线电机械及马匹者。我等走上竹子浮桥时,见两旁水流甚急,心甚惴惴。渡过河之北岸,即上高山。山上险要处,侯部所筑之工事,累累在目。 乌江战役中有赤军之伤兵七名及黔军之伤兵两名,均由总卫生部之担架队抬着。我为之治伤时,询及一轻伤者,据云乌江战役之经过如下:侯部在河北工事中扼守时,赤军于拂晓时依树木竹林之隐蔽而接近江边。赤军当即以机枪、迫击炮攻击对岸侯部,侯部立即还击。但侯部之手提机枪及花机关都系赤水兵工厂所土造者,射力不远,不能达南岸,所以赤军做好了几个以竹捆成之竹排子后,即冲下河边。以工兵连之一部及步兵连之一部架竹排强渡过河。但水流太急,第一次之两个竹排子全被水流冲入下游。但赤军并不因此气馁,又有六七个竹排一齐过河。这次有六个排子达到北岸,赤军即一跃登岸,驱逐河边工事内之侯部而占领其工事。侯部即退守半山之工事,同时向下射击。此时也,赤军坚守河边工事,河之南岸继续放竹排载赤军过河。三小时后,赤军以奇兵由上游十二里处偷渡一团人,向下游之侯部侧击,并抄袭侯部之后。这样侯部一部被缴枪,一部突围而向团溪、遵义退走。赤军则一方架桥,一方追击。指挥乌江战役之红军军官为刘伯承,四川有名之军官,曾击败吴佩孚,并为四川军队中极有声威者。在川时已加入共党。国共分裂后,曾领导四川军队于泸州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