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随军西行见闻录——廉臣(十二)

随军西行见闻录——廉臣(十二)收藏

类型
诗文朗诵

正文

但在河之北岸,刘军沿河布防,故河北岸之赤军,自离安顺场对岸向西走了三十里以后,即与抗击之刘军节节作战。但刘军如此分散,且缺乏通信工具,故被赤军节节击溃。刘军中大部为抽丁得来之新兵,不愿作战,且亦不会作战,早闻赤军之宣传不杀白军官长及士兵,故沿途缴枪。赤军以缴得刘部之枪弹,还击刘军,闻河北之一师获利不少(赤军打仗时如消耗之弹药与缴获之弹药相等,则云“不折本”,如缴获与消耗核对有余,则谓“获利”)。在离泸定桥四十五里之冷碛,赤军曾与顽强扼守之刘军作激烈之战斗。后由赤军南岸之部队,隔河向刘军之后射击,结果河北正面赤军得迂回至冷碛之后而包围刘军。闻此处刘军一团全部被俘,冷碛被占。此时赤军南岸前锋即抵泸定桥矣。 泸定桥为四川通西康、西藏之桥梁,泸定县城即在河之北岸。此处之大渡河,河面虽较狭,但两旁绝壁,水势更急。泸定桥为铁索桥,以十三根铁链为之。铁链之两端,系于河之两岸。九根铁链并排于下,四条则为两旁之扶手。下面并排之九根铁链上横铺木板,再在横铺木板之上铺长条直板。人马即由桥上过去。吾始闻铁索桥时,以为极难行走。但泸定桥则非但可以过人,而且可以过马。泸定桥长有九丈,阔约一丈,十三根铁链,系由中国十三省募捐而造成。 南岸赤军因无刘军抵抗,故先抵泸定桥之南岸。此时北岸桥头有刘军筑工事扼守,且刘军将桥上之木板抽去,只剩十三根铁索,以阻赤军过河。赤军领袖林彪(第一军团长)即命该部最有战斗力及共产党团员最多之一连,担任冲锋,并在河南岸之天主堂内收集许多堆积之木板。这一连人前面冲锋者从九根铁索爬过去,后面的赤军则在后铺板子。当时冲锋部队,勇往直前,冲至桥北岸之刘军工事前,刘军已无斗志,即呼愿缴枪。赤军当即缴其枪并占领其工事。泸定城内刘军退出时,沿街放火。目的在使赤军之粮食及宿营两感困难。但赤军一过桥北,一面向刘军追击,一面救火。不一刻赤军由北岸冷碛攻来,把泸定县撤退之刘军前后包围而缴械。此时城内之火已救熄,但全城一半以上之房屋均被刘军火毁矣。幸存之一半,则大感赤军救火之恩惠,而莫不痛骂“刘家兵”。刘文辉部队在会理、西昌、泸定等县沿途放火,以阻赤军,实质上非但不能阻赤军前进,而且反遭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