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央红军改变战略方针的黎平会议(二)

中央红军改变战略方针的黎平会议(二)收藏

类型
诗文朗诵

正文

周恩来当时的认识转变非常重要。他是拥有最高权力的领导核心中央“三人团”之一,博古、李德的威信已大大下降,他们的话不灵了。自湘江战役后,周恩来就在实际负责军事指挥和政治局的协调工作。这里的黎平会议由他主持。在此之前,他还没有与李德公开争吵过。在这次会议上,他的态度非常鲜明。所以,他在延安整风时讲这段历史还说:“此后我与李德的关系也渐渐疏远。我对军事错误开始有些认识。军事指挥与以前也不同,接受毛主席的意见,对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机动。因此遵义会议上我与博古的态度有区别。”周恩来襟怀坦白,人们都能谅解他的过错。在黎平会议上,周恩来的态度具有决定意义。他是会议的主持者,又是中央领导层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的认识转变,黎平会议不可能取得成功。 黎平会议由于是政治局的会,许多军团的负责人没有参加,但接到政治局的决定和中革军委根据政治局的决定下达的命令后,无不称快。聂帅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议,是我们战略转变的开始。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出,去湘西已不可能也不适宜,决定向遵义进发。这样一下子就把十几万敌军甩在了湘西,我们争取了主动。”杨尚昆在2001年出版的回忆录也说:黎平会议的决定是在行军途中由军委电告我们的。我们当即向师以上干部传达,大家听了十分高兴。这一来,打乱了蒋介石原来的部署,把几十万敌军甩在阻挡红军去湘西的道上,使我们取得了主动。彭老总立刻和我联名向军委发电,坚决支持新的战略方针。历史证明,在我们这里开的黎平会议及其决定,是正确的。 黎平会议有两项主要内容。除讨论战略方针外,还讨论了红军反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战争以来的失败问题,对中央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初步的批评,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会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这就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黎平会议后,也有两项重要决策。讲解员说,一是朱德、周恩来在第二天就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布“为执行黎平会议决议作出的行动部署”的命令,明确规定了红军的具体军事行动方针和路线,同时要求红二、六军团在湘西积极活动,调动湘敌,随后向黔境移动,以钳制黔境敌军;要求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动新的进攻,钳制川境全部敌军,以策应中央红军向川黔边进军。二是鉴于部队减员很大,军委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撤销了在江西出发时主要由扩红招募的新兵组成的第八军团建制,将其部队并入第五军团。中央的第一(红星)、二(红章)两个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五军团调回军委工作的刘伯承,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员,陈云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各军团也缩编机关,凡是能战斗的人员和轻重武器调给战斗部队,抛弃许多坛坛罐罐,解散庞大的挑夫队伍。这两个决策保证了黎平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