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惨烈的湘江之战(二)

惨烈的湘江之战(二)收藏

类型
诗文朗诵

正文

红军突破湘江防线的战役,于28日凌晨,从红三军团红五师阻击桂军向新圩的进攻开始打响。中革军委命令五师“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掩护中央两个纵队过江。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是广西临桂县人,贫苦农家出身,14岁参加李明瑞的桂军,15岁参加百色起义,16岁就任红七军特务连长。随后,红七军辗转北上,历时10个月,行程万里,进入中央苏区,于1931年7月同红一方面军会合,划归红三军团建制。从此,李天佑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1933年底,19岁的他任五师师长。在广昌战役中,他参加了著名的高虎脑战斗。长征开始后,他和政委钟赤兵率领红五师一直担任红三军团前卫,掩护军团主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在中革军委下达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后,他率两个团立即赶赴灌阳新圩,阻击桂军,保证全军左翼安全。 新圩,位于灌阳县西北部,距湘江渡口七八十里,南距县城30里,一条从灌阳通往全州的公路从这里经过,是桂军到湘江去的必经之地。新圩以北一直到湘江岸边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新圩往南长约20里的公路两侧丘陵连绵,草木丛生,可以建立阻击阵地。为了防止灌阳县城方向的桂军北上切断红军西进通道,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五师从新圩南下,占领公路两侧山头,将桂军阻挡在新圩以南。28日晨,红五师阵地刚部署完毕,桂军7个团沿着公路向五师阵地扑来。敌方凭借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展开猛烈进攻。天上敌机低空扫射,地面敌炮连珠轰击,敌步兵作集团式轮番冲锋,但红五师无所畏惧,顽强阻击。头一天,桂军只占领几个小山头。以“小诸葛”著称的白崇禧大骂部属指挥无能。部属实告:红军部队是彭德怀的三军团第五师,从师长李天佑到团营连长,很多官兵都是广西人,对这一带很熟悉,有的原来是我们部下。他们很能打,难攻克。于是,桂军又投入新的兵力,加派飞机参战。29日和30日,战斗更加激烈。红五师指战员拼死坚守阵地,与敌军反复争夺山头,进行白刃战,击退敌数十次进攻。战至30日下午,完成阻击任务后才奉命撤离。红五师浴血奋战三昼夜,不仅师参谋长牺牲了,两个团的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非伤即亡。全师3000多人,损失达2000多人。 李天佑回忆新圩阻击战,写道:30日下午,我们已整整抗击了两天,中央纵队还在过江。师参谋长牺牲了,两个团的团长、政委也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挥员也剩得不多,负伤的战士们还不断地被抬下来。但是,我们是红军,是打不散、攻不垮的。我们的战士在“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能让敌人到新圩”这个铁的意志下团结得更紧。伤亡的指挥员有人自动代理,带伤坚持战斗的同志越来越多。我们以拼死的战斗,坚持着更险恶的局面,阵地仍然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