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战略转移(一)收藏
- 类型
- 诗文朗诵
正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只有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转向山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革命才有出路。毛泽东、朱德率领两支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进行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此期间,党在许多地方都发动和领导了武装起义。其中湖北的黄麻起义是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红军”一词就源于黄麻起义。1928年5月,党中央提出正式使用“红军”名义后,是年6月,毛泽东、朱德根据中央指示,将井冈山起义部队亦改称红军。这样,“红军”称号广泛使用开来。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第四军下了井冈山,进行大迂回转战,往返穿梭于闽西、赣南、粤北,逐步站稳脚跟,建立了小块革命根据地。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后,中央苏区的规模始露端倪。1930年8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指战员近4万人,占全国红军的1/3以上。是年10月,中央红军攻克江西重镇吉安后,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奠定了江西中央苏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从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中央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使中央苏区迅速扩展,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促成了中央红色政权的诞生。在1931年11月7日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作为中央苏区红色首府的瑞金改名为“瑞京”。中央苏区发展的鼎盛时期,则是以1933年二三月间中央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为标志。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苏区,而且打通了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到1933年8月,中央红军辖有第一、三、五、七军团,达10万人;中央苏区辖有四个省级(即苏区方面的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省、粤赣省)苏维埃政权,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