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腊子口(四)收藏
- 类型
- 诗文朗诵
正文
9月17日清晨,阳光洒向了腊子口。 至此,天险,腊子口,被红军完全占领了。 腊子口上,红旗迎风飘扬。王开湘和杨成武的部队也胜利会合了,两人紧紧地握住了双手。霞光照耀下的腊子口,柔和的金色洒满了山峦崖壁,腊子河欢快地顺峡而去。 出峡谷不远,敌人便逃到了大刺山,企图凭借这岷州南面的最后一座屏障,以密集的炮火封锁道路,企图掩护其主力撤退。红军兵分两路,从大刺山的两侧插过去,采取迂回运动。在腊子口尝到失败滋味的敌人再也顾不上长官的命令了,扭头就跑。 红军一路追到了离腊子口已有90里路的大草滩。在这里,精疲力竭的敌人以为天黑了,红军不可能追出这么远。哪知道,他们刚停下,红军就追过来了,经过一阵激烈的短兵相接的战斗,敌人大部被歼灭。在这里缴获了粮食数十万斤,盐2000斤,这对经过雪山草地行军长期缺粮少盐的红军是一个极宝贵的补充,部队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次日,杨成武接到军委的命令,挥兵东去,乘胜占领哈达铺。至此,腊子口一战结束。 中央同张国焘南下北上的斗争后,中央更加坚定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腊子口作为北上的必经之地,地形复杂,敌人凭天险据守,腊子口拿不下来,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事关革命命运,腊子口必须打下来。 腊子口战斗,是红军长征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在正面攻击不利的情况下,采用了灵活机动、奇正结合,以正面牵制攻击,侧后迂回的战术;面对艰巨的任务、激烈异常的战斗,广大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战,尤其是干部带头勇挑重担,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了军事民主的光荣传统,为了解决崖壁陡峭、难以逾越的难题,战士们建言献策,最终勇攀绝壁,出其不意地攻击了敌人,对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腊子口一仗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这股铁流得以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