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勇克包座(三)

勇克包座(三)收藏

类型
诗文朗诵

正文

6月26日,党中央在两河口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建议。张国焘则极力主张南下川康,与毛泽东就红军行动方针展开了激烈争论。最终,政治局以优势通过了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并作出了决议。然而,张国焘想方设法拖延时间,导致红军北上方针迟迟不能实施。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行进到毛儿盖地区后,情况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张国焘为了攫取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继续向党中央发难。他在毛儿盖地区紧急召开红四方面军干部会议,公开宣布党中央实行的是机会主义路线,声称要用枪杆子来审查党的“政治路线”。毛泽东严重指出张国焘“开的督军团会议”意思是向中共中央公开要权。张国焘还打着提拔工农干部的幌子,要求将他提出的红四方面军一批干部批准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及书记处书记。并要求博古退出书记处与政治局,周恩来退出军委,不达目的即不进兵。同时,他为了给中共中央施加压力,还在中央驻地作了严重的军事示威;并在整个红四方面军中封锁中共中央的影响,做了反对中央、反对中央红军的政治动员,大肆进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宗派活动,“另立山头”搞第二个党中央。 为了纠正张国焘与党中央离心离德的思想苗头,对他进行政治上的规劝和警告;也为了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的团结合作,革命和红军的前途,中央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同张国焘展开了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斗争。一面坚决拒绝他的无理要求,对其错误始终采取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希望他能够觉悟,服从中央领导,加强两大主力红军的团结和统一;一面对他在“组织问题”、“军事指挥”上提出的要求,委曲求全,尽量考虑。 8月4日至6日召开的毛儿盖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对张国焘进行了耐心的批评教育,决定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继续经草地北上。但张国焘仍百般加以抵制,提出了要掌握相对独立军队的无理要求,中央煞费苦心地将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左右两路军,兵分两路北上。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右路军,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率左路军,中央随右路军行动。 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征程就此开始。右路军成为北进的主力,开始挺进茫茫草原。历史发展也证明,中共中央在毛尔盖会议上的分析、判断和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这一调整,对红军胜利走完长征路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