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克包座(四)收藏
- 类型
- 诗文朗诵
正文
8月下旬,左右两路军的先头部队分别向阿坝和班佑前进。从卓克基到阿坝,从毛儿盖到班佑,均须经过纵横数百里茫茫的水草地。草地上气候恶劣,天气变幻莫测,忽而烈日炎炎,忽而浓雾弥漫,忽而雷电交加,忽而风雨冰雹。夜间气温达零度以下,冻得人彻夜难眠。 7天的干粮很快就吃光了,没有干净的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部队陷入了严重的饥荒。师团以下指挥员的坐骑都被宰杀吃掉,但仍然是杯水车薪。野菜成了红军最主要的食物,很快野菜也吃光了,开始吃青草,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尝了个遍,许多指战员因中毒牺牲。到最后,野菜也很难找到,战士们干脆把牛皮做的腰带和马鞍也煮着吃。 草原上没有道路,茂盛的草团之下是深不见底的泥潭河沟,泥泞不堪,大部队只能靠藏族向导留下的毛线绳勉强认路。战士们根据向导指示的路线,在遍布泥潭的沼泽地里,从一个草墩跃上另一个草墩。然而,草原上的水草盘根错节,只有向导才能分辨出来,稍有不慎就身陷泥潭。草地上的河流纵横交错,水流很急,战士们抓着横贯河道的铁丝或绳子,小心翼翼地徒步过河。由于人多,绳子经常绷断,很多正在涉河的红军将士都因此被激流卷走,长眠在草地之上。由于征程艰难,加上过草地时,红军已经连续鏖战,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伤病员逐日增加,最后基本上是轻伤员抬重伤员。然而,在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胜信念的支撑下,红军指战员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发扬吃大苦耐大劳和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顶风雨,冒寒冻,忍饥耐渴,不辞疲劳,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然而,仍然有许多优秀的干部、战士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8月20日,左路军先头部队到达阿坝地区,张国焘向中央报告,认为阿坝地区粮食丰盛,能够解决后勤给养,要求以左路军主力占领阿坝,这显然违背了既定的行动路线。虽然中央反复强调,要求其向右路靠拢,但张国焘公然无视中央决定,仍坚持左路军以阿坝为后方,出夏河、洮河地区,左右两路分兵北进。 右路军从8月22日起进入若尔盖大草原的边缘,开始了穿越草地的进军。经过比左路军更为艰难的路线走出了茫茫草地,于8月底以前全部到达班佑、巴西地区。然而,刚走出草地的“疲惫之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